从血液生理角度讲,一次捐血200-400毫升决不会影响人身体健康。大量科学研究证明捐血有益健康。
1、反复捐血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有关专家对反复捐血组2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22例的血流变学各项均值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反复捐血组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均较正常值明显降低,而尤以红细胞压积最为明显,提示反复捐血组的血液粘滞性下降;而急性脑梗塞患者组的上述指标均较正常值高,提示脑梗塞患者存在着高粘血症。因此,反复一定量的捐血会使血液粘滞性下降,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积极的意义。
2、经常捐血可以降低血脂
人们由于体力活动的减少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内积存了越来越多的脂肪。好多人的血脂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俗称“血稠”。“血稠”的结果就是脂肪一层层的附着在人体的血管壁上,最后导致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形成心脑血管病。而经常捐血,减少了体内一部分粘稠的血液,再通过正常的饮水,填充了血容量,使血液自然稀释,血脂就会随着下降,也就减轻了动脉硬化的隐患。
3、捐血可预防心脏病
据芬兰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证实,适量捐血对部分健康成年人(特别是男性成年人),竟有意想不到的预防心脏病之效!专家对居住在芬兰东部的20000余名成年人作了试验调查,结果发现,与经常捐血者比较,从不捐血者的心脏病发病率竟要高出2倍之多。专家们对此解释说,人体血液中含铁过高会明显增加患心脏病的危险(血液中含铁较高者与较低者相比,3年内患心脏病的可能性要大出1-2倍),而适量捐血恰恰可使血液中的含铁量大为降低。
英国营养基金会科学部主任玛格丽特的研究结果也与上述研究结果不谋而合。她分析说,血液中过剩的铁和铜都会起到加剧血中脂肪氧化的作用,而血脂氧化恰恰是导致心脏病的重要因素。芬兰医生们已发起一场“低铁饮食”运动,要求吃含铁较低的食物。此外最好每年捐血一次(捐血量为400毫升),这既有利于他人,也有利于自己,堪称“一举两得”之美事!
4、经常捐血可提高造血功能
因为自胎儿出生后,骨髓就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逐渐下降。捐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对骨髓产生反馈作用,促使骨髓储备的成熟血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使血细胞的生成,经常按规定期限捐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5、部分国家捐血的情况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已达到医疗用血全部来自捐血。如经济发达的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也有经济欠发达的阿尔及利亚、坦桑尼亚、尼日尔、尼泊尔、缅甸等,都实行了捐血制度。在许多国家,公民捐血后吃几块点心、喝杯饮料,就各自去干自己的工作,从不领取任何报酬,人们把捐血看作是健康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是很普通的事。我国1997年12月29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并于1998年10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国家实行捐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