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捐血网公益基金


为什么捐血无偿用血还要交费?
Source:中国捐血网 | Author:玉生焉 | Published time: 2022-03-02 | 4418 Views | Share:

为什么捐血无偿,用血还要交费?

    血液不是从这个人的胳膊上抽出来,直接输到另一个人的身上,每位捐血者捐出的血液必须经过严格规范的多项检测及相应处理,才能用于病人,这个过程必然消耗人财物力而产生不同的费用。血站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公民临床需要用血时,只交付用于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也就是说,血液从采集到提供临床用血的一切消耗成本费用,需要用血的人支付。

    血液是无价的,公民临床需要用血时,都是按照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物价管理部门制定的具体收费标准。为了确保医疗用血安全和合理高效,而不是给病人“雪上加霜”,国家对医疗用血有严格的要求。每位捐血者捐出的血液必须经过严格规范的多项检测及专业处理,才能用于病人。

血荒是怎么回事!

    血荒指血液偏型或告急现象,荒往往会出现在冬季春节,特别是学生寒暑假期间,2010年,北京、重庆、武汉、青岛威海昆明等地出现不同程度血库告急,有的城市甚至启动二级预警,造成全国范围血荒。

 
  2010年全国主要省会大多出现了采血困难的情况,昆明更是出现十年来最严重血荒。北京近日采血量也 大降,血库库存仅为正常值一半,这是北京首次在捐血旺季的9、10月出现用血紧张。央视分析称,出现这一情况的主因是民众信任危机,因为曾经在捐血过程中出现过一些诸如引发艾滋病的问题,但专家称,现在捐血都是用一次性消毒用具,绝对安全。

主要现象


  据介绍,今年7月份血液库存一直在警戒线上下浮动。市中心血站根据采供血实际情况,启动了血源保障三级预警。可谁知,这次预警发出后,在8月份,血源又开始紧张,预警只好再次发出。工作人员本来以为十月份血源没啥大问题,但从十一开始血源仍然紧张,市中心血站只好再次发出预警。不足4个月,市中心血站已经连续发出了三次血源保障三级预警,但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血液的库存量一直上不去,8月27日,市中心血站发布了十年来的首次血液保障二级预警。
  什么是二级预警?“当血液库存不能保障3日救治用量时,就得拉响二级预警了 。”市中心血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临床治疗用血从8月27日到9月10日,暂停择期手术及一般性输血治疗,血液优先供给急危症患者和突发公共事件的急症用血。
  除了发布预警之外,血站还经常发布血液告急的信息。记者搜了一下媒体发布的稿件发现,在三月份、五月份、七月份、八月份、九月份以及十月份都发布过类似的信息,甚至有的月份发出过两次“征血令”。
  “ 今年确实是比较奇怪。”一提起岛城的血荒 ,青医附院输血科孙波主任用了“奇怪”来形容。孙波在输血科已经工作十多年了,以前也就是春节和暑假的时候会出现缺血的情况,但是最近一年却特别突出,尤其是刚刚过完年的时候就出现备血量不足。
  “夏天学生放假出现血荒可以理解,但是像10月份学生都在上学,而且天气也不热,竟然也出现了血源告急,所以今年出现这种情况很奇怪。”孙波介绍说。“按照国家的要求应该是备足三天的用血,但是现在只能备两天的 ,可以说这是十年来用血最紧张的一年。”
  市立医院以及海慈医院输血科的负责人也都认为今年的血源供应情况确实有些奇怪。

血荒原因


  捐血点挪窝,爱心没捂热”
  捐血是一项公益事业,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为何捐血人数今年却出现严重下滑趋
势?这与今年的怪天气以及今年捐血车位置的变动有关。
  捐血点变了,人气降了
  “捐血车停放地点的变更对街头捐血量影响很大。”市中心血站相关负责人在分析原因时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单位学校集体捐血量并没有明显变化,街头捐血的市民跟去年相比却少了不少。目前市内共有四辆捐血车,捐血的地方之前分布在东泰佳世客、李沧向阳路步行街、城阳以及中韩,但是今年由于中韩拆迁,那个捐血点就没有了 。由于近年来李村商圈的改造原因,从今年三月份之后捐血车就停到了枣园路上,导致人气下降。
  除此之外,台东捐血屋由于装修以及台东修路的原因导致捐血的人数也减少了。
  天公不作美给捐血添堵
  在采访中,中心血站不少医生以及志愿者都谈到,今年受怪天气的影响 ,导致捐血者人数下降不少。“天很热或者很冷的时候,捐血的都会少,毕竟大热天和大冷天人们都不愿出来,街头捐血者肯定会减少了 。”台东“爱心捐血屋”王医生表示。对于天气影响街头捐血点的说法,青岛市捐血志愿服务队队长鲁守金也表示了认可。
  除此之外,记者在调查时,发现还有些传统的原因导致捐血人少,那就是有些市民对捐血存在误区,认为对身体有不好的影响 。
  解冻”血荒需共同努力
  对于青岛遭遇的“ 血液荒 ”的问题,青岛市捐血志愿服务队队长鲁守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告诉记者,除了加大对捐血的宣传力度,让市民对捐血有正确的认识之外,政府也应该加大对捐血的支持力度,“比如在李沧区那个捐血点,原来是安在广场上的 ,但广场管理人员不让停在广场,后来又换了好几个地方都被撵走了 ,经常变换地方让想捐血的人都找不到地方,在这一点上就要加大支持力度。”
  各地都有生物制品生产企业,生产血液制品例如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等等,而血源从哪里来呢?国家规定不允许买卖血液,只能是捐血。那么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唯一合法来源只能是血站,血站不可能无偿提供血液给生物制品生产企业。所以,造成现在捐血的人都不愿意去用自己的鲜血成为别人赚钱的工具。
  捐血补偿机制让人心凉
  虽然捐血制度规定个人捐血数量达到一定数额时自己或者亲属本身将享有优惠甚至免费的输血回报,但实际操作中,各个相关部门推脱这些责任,让义务捐血的人心凉。一些义务捐血的人会遇到自己献出的血有时候会被作废,这就造成许多人不会再去捐血。

捐血益处


  捐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爱心奉献精神的体现,当您献出少量血液去挽救他人生命的同时,自己会得到回报,捐血既利人、又利己、更利社会,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其好处有以下六点:
  一、捐血使你的爱心有了一个展现的机会和平台,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的新型关系。捐血已经成为联结人类爱心的纽带。
  二、捐血会刺激人体造血功能更加旺盛,加速血细胞的生成,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坚持规律捐血的人,由于骨髓造血系统不断受到刺激,保持较旺盛的新陈代谢,不断产生出更具生命活力的年轻细胞,新鲜的血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未捐血的人。
  三、捐血能降低或延缓疾病的发生。科学家应用流体变形学和血液动态学,对血液与捐血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当人们捐血后,会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液流速加快,供氧及运送营养物资的能力增强,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如中风(脑血栓、脑溢血)及高血压的发生。又能减少癌症发病率。
  四、捐血者平均寿命高于未捐血者。据世界著名医学家卡尔等人调查,参与规律捐血的332人与同地区未捐血者339人作了比较分析,捐血者平均寿命为70.1岁,未捐血者为67.5岁。高出2.6岁。
  五、捐血者及其直系亲属(父母、子女)、配偶将会获得免费用血。本人三年内享受捐血量三倍、三年后享受等量用血,超过800亳升将无限量用血,直系亲属、配偶将享受等量用血。
  六、捐血者获得一次免费体检。捐血者的血液将进行系统检验(快检、初检、复检共三次),检查项目共有八项,即血型、RH、血色素、转氨酶、乙肝、丙肝、梅毒、艾滋。只有全部合格的血液才能提供给临床需要,相当于对你进行了一次全面、详细的血液检查。捐血一周后能得出详细结果,并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咨询指导。

解决措施


  要鼓励大家积极捐血需要对血液采集、运输、保管及使用有一整套的规范化管理。新闻报道中关于成都用血浆浇花的血液丑闻让广大捐血者着实寒心了一把。宝贵的血液这样浪费不仅严重挫伤公众捐血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这种极端个例暴露了血液采集、运输、保管等管理的极度混乱与不规范。很多大学生想捐血但因担心会染病和不卫生等原因而只能对捐血望而止步。因而要鼓励大家积极捐血急需血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规范。只有实现对整个血液生产与消费流程的规范化管理方可打消捐血者不必要的误解与担忧,保护好其捐血的积极性。
  要鼓励大家积极捐血需要对血液整个生产、消费流程透明化运作。很多人认为按照捐血、免费使用的原则,作为捐血者到医院用血可以免费。但现实中不是这么简单的,即使捐血者也需要先交费然后通过各种繁琐的程序进行报销,这样导致很多人干脆最后放弃了报销而导致免费用血难以落实。也有不少人怀疑自己无偿捐献的血液被血液站拿去卖给了医院,医院又有偿的转卖给患者而感到不可理解。其实即使针对捐血者用血,医院仍要收取一定的血液检验、处理、保管费用。另外医院也未将无偿采集的血液进行商业买卖。但这都需要供血站及医院向公众进行必要的解释与说明。需要对血液的整个生产与消费流程进行透明化的运作,特别是公开血液的用途,血液的藏储状况。公开促进运作的透明化,提升血液站及用血医院的公信力、通过透明化的运作及向社会公众普及血液常识有有利于激发社会各界捐血的积极性。同时对于捐血者应当提供更多的补偿机制及人性化的用血服务,比如简化免费用血的流程与各种繁琐的手续让捐血者感到温暖与欣慰。唯有如此,方可保护社会公众捐血的积极性,激发大家踊跃捐血。
  要鼓励大家积极捐血需要充分保护公众捐血的积极性,建立对捐血的激励与保障制度。据媒体的相关报道:昆明市血荒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取消了对采血人员的奖励制度导致很多采血员与集血站没有工作积极性而早早收工。另一方面很多时候我们的采血站与集血车仅盯着高校的大学生,而没有发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捐血。据笔者有限的了解。很少有集血车专门进机关向公务员采血。本身公务员的公费医疗制度也让其对免费用血兴趣不高自然也就没有积极性捐血了。这次昆明血荒很大原因即是大部分高校搬离市区导致采血困难。因而需要建立对捐血的激励与保障制度。倡导领导干部积极带头捐血,有必要将捐血纳入公务员年终考核范围充分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捐血的保障制度。不然仅凭高校大学生单薄的力量很难有效缓解血荒与保障供血安全。[2]
  近期,包括北京在内的部分地区血液库存有所下降。为应对“血荒”,卫生部、总后卫生部29日联合开展捐血活动。 卫生部部长陈竺、党组书记张茅、副部长尹力等卫生部领导,卫生部机关公务员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的医务人员近500人踊跃参加了捐血。
  在卫生部机关捐血活动上,陈竺说,血液是生命与健康之源,是现代医学治疗疾病、拯救生命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有效手段。捐血作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创造和谐社会、救死扶伤的具体体现。科学研究表明一次捐血200-400毫升,不超过人体总血量的10%,对身体不会造成伤害。 另外,针对有媒体报道的“捐血、有偿用血”问题,陈竺解释说,一些人认为血站以捐血来盈利,这是一个误解。血站将血液出售给医院的费用,是回收生产过程的成本。血液本身是不要钱的,但装血用的特殊袋子、血液检测、冷链储运等都需要成本。

卫生部长捐血

  为应对全国多地出现的血荒,2010年10月29日,卫生部、总后卫生部联合启动机关团体应急捐血队伍参加捐血,近500人踊跃参加,卫生部部长陈竺、党组书记张茅、副部长尹力率先垂范参与其中。据了解,这已经是年过五旬的陈竺就任卫生部部长后第三次参加捐血。[3]

回应质疑:血站未用捐血盈利

  据媒体报道,有人对捐血存在误解,认为捐血有损身体健康;认为血站以捐血盈利,因此不愿意捐血。作为知名的血液学专家,陈竺表示,科学研究表明一次捐血200-400毫升,不超过人体总血量的10%,对身体不会造成伤害,科学捐血不仅有利于增强人体造血功能,还可以加快血液的新陈代谢,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陈竺强调,血站不存在利用市民捐血盈利的情况。血站将血液出售给医院的费用,是回收生产过程的成本。同时,现在的采血技术很有保障,公众也不必为捐血的安全问题而担心。[3]

剖析成因:捐血宣传不到位

  个别地方政府对捐血重视程度和投入都不足,采血屋、采血点的建设、规划不够合理;捐血公益广告的投放、宣传报道、捐血车的停放等方面还很迟缓。 在分析全国多地出现血荒的原因,陈竺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我们的宣传工作需要加强。”卫生部有关部门建议,捐血需要各个部门的参与和配合。例如,教育部门把捐血知识列入学校教育计划,科技部门将捐血知识纳入科普工作内容,城管、交通部门为公益广告的设置、流动捐血车的停放、捐血屋的建设等提供便利条件,这样捐血事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积极捐血需要充分保护公众捐血的积极性,建立对捐血的激励与保障制度。据媒体的相关报道:昆明市血荒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取消了对采血人员的奖励制度导致很多采血员与集血站没有工作积极性而早早收工。另一方面很多时候我们的采血站与集血车仅盯着高校的大学生,而没有发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捐血。据笔者有限的了解。很少有集血车专门进机关向公务员采血。本身公务员的公费医疗制度也让其对免费用血兴趣不高自然也就没有积极性捐血了。这次昆明血荒很大原因即是大部分高校搬离市区导致采血困难。因而需要建立对捐血的激励与保障制度。倡导领导干部积极带头捐血,有必要将捐血纳入公务员年终考核范围充分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捐血的保障制度。不然仅凭高校大学生单薄的力量很难有效缓解血荒与保障供血安全。[2]

  近期,包括北京在内的部分地区血液库存有所下降。为应对“血荒”,卫生部、总后卫生部29日联合开展捐血活动。 卫生部部长陈竺、党组书记张茅、副部长尹力等卫生部领导,卫生部机关公务员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的医务人员近500人踊跃参加了捐血。
  在卫生部机关捐血活动上,陈竺说,血液是生命与健康之源,是现代医学治疗疾病、拯救生命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有效手段。捐血作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创造和谐社会、救死扶伤的具体体现。科学研究表明一次捐血200-400毫升,不超过人体总血量的10%,对身体不会造成伤害。 另外,针对有媒体报道的“捐血、有偿用血”问题,陈竺解释说,一些人认为血站以捐血来盈利,这是一个误解。血站将血液出售给医院的费用,是回收生产过程的成本。血液本身是不要钱的,但装血用的特殊袋子、血液检测、冷链储运等都需要成本。

卫生部长捐血

  为应对全国多地出现的血荒,2010年10月29日,卫生部、总后卫生部联合启动机关团体应急捐血队伍参加捐血,近500人踊跃参加,卫生部部长陈竺、党组书记张茅、副部长尹力率先垂范参与其中。据了解,这已经是年过五旬的陈竺就任卫生部部长后第三次参加捐血。[3]

回应质疑:血站未用捐血盈利

  据媒体报道,有人对捐血存在误解,认为捐血有损身体健康;认为血站以捐血盈利,因此不愿意捐血。作为知名的血液学专家,陈竺表示,科学研究表明一次捐血200-400毫升,不超过人体总血量的10%,对身体不会造成伤害,科学捐血不仅有利于增强人体造血功能,还可以加强血液净化。


特别策划
栏目推荐